智能教育硬件是时候回归教育本质了
“双减”政策落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教育圈的高光明星就易了主:K12校外培训时代落幕,在线教育急踩刹车,智能硬件从“引流”翻身,站上了“创收”的主风口。
一方面,国家层面对教育生态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整体向好:
2016年,工信部发布《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 - 2018 年)》,明确提出深入挖掘教育等领域智能硬件应用需求,加强教育等领域智能化发展;
2018年,《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发布,教育部倡导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发布,提出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
同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遭到重创,互补效应一定程度利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
2022年,教育部年初的工作要点里,专门提出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
另一方面,受“双减”和疫情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从辅导机构转向了家庭,做为能够同时在预习、批改、复习等多个环节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家长的辅导需求的工具,智能硬件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
目前,在整个智能教育硬件市场上,K12 教育硬件可大致根据不同场景主要分为学习机、翻译笔、智能手写笔(板)、可穿戴设备、教学机器人和智能学习灯六大场景,并呈现多品牌、多品类的竞争格局。
智能教育硬件市场潜力大、利润高、门槛低,容易吸引企业入局,贴牌生产普遍,很多“智商税”产品的出现,引发了大众的担忧。
市场上现存的大部分智能学习硬件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辅导学习、检查作业的功用,但无法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也难解决学生基于认知、接受能力等差异产生的个性化问题。
而优鸿教育则是二者的结合,在如今发展火热的人工智能+教育的赛道上,优鸿具有入场早的先行者优势。
总而言之,既对整个班级学生有规模化支持,又实现适应个体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学,优鸿人工智能课堂集硬件能力、内容能力和算法能力为一身的优鸿AI智能学习系统,搭配有温度、人性化的督导伴学服务,是“软硬一体”更专业、更懂得学习者的智能终端。
事实上,教育智能硬件诞生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家长无论是买硬件还是买课程,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地学习。
让个性化教育惠普每一个孩子,是优鸿的理想;让2亿中小学生获得自主能力,是优鸿的终极目标。
利用科技手段填补教育公平的鸿沟、服务教学本身,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能力,让每个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是优鸿AI智能学习系统一直在做的事,也是我们未来继续前进的方向。
坚守教育初心,坚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坚守政策监管的底线,真正实现对孩子的“减负”为家长“减压”,优鸿在走的这条路,也邀请和我们同一方向的你加盟优鸿AI智能学习系统!